鄉福首頁
197期 >
2004年5月
介紹教會繁殖運動
       陳文逸

 

三月十二日受邀至海外基督使團(OMF)嘉義同工禱告會分享鄉村福音事工近況。將近十位的內地會同工,其中有三對夫妻。早先風聞內地會有一批宣教士已經進駐嘉義,向比較基層的群眾傳福音,一直沒有機會較深入的接觸、了解。

一開始我表明,其實我也是來學習的,一方面分享些微經驗,一方面也是透過宣教士,異文化福音工作者的角度,學一些本地人自身感受不到的事物。敏銳找尋交流的機會,對自己視野總是有幫助。

除了知道他們對基層人士有負擔外,聚會中一直找不到時間,詢問他們比較實際的作法、策略或現況。直到聚會結束會後,一起步行去吃飯,才向同行的一位男宣教士問起幾個問題?得到的訊息大致是,他們的確對基層人士有負擔,因為這是台灣福音的缺口。另外,他們的重點是找尋本地可以造就的信徒領袖,伺機建立家庭的教會。這些宣教士目前暫時分散在嘉義市區各地的教會聚會,還沒有真正成立教會。再問他:「這種策略進行多久了?」宣教士:「其他國家有成功的例子,其實我們正在摸索……。」

有機式的教會拓植

三月初到台南磐石之家參加了一個教會植堂研討會,一位美國來的牧師主講。他分享〔有機式的教會拓植〕,也就是所謂的CPM(Church Planting Movement,教會植堂運動)。所謂〔有機式〕就是教會可以像百合花一樣在田野中自然生長。神可以透過聖靈的超然的工作,讓人的生命轉化,不須要太多人工的東西,神自然會讓生命成長,而會友的關係一定要是生命的聯結,並以傳福音領人信主為教會存在的主要目地。教會的維持和運作儘量簡單,不需要太高深的學問、技巧,讓更多的人都可以投入教會的運作,但是對門徒委身的標準要提高,一信主就要求要委身,投入教會,並負起傳福音的責任。這位牧師說:「不是有太多人可以開拓教會,並把教會建造到大型的教會,但是負責一個類似小組的小型教會,很多人都可以做得到。透過每個基督徒的人際網絡,不斷的把福音傳出去,不斷裁培門徒起來開拓小型教會,讓教會倍增。……教會要為一種罪悔改。我們以為自己可以使生命成長,其實成長不是我們的工作。我們要提昇基督徒生命的標準,把成長的工作交給神。要把帶領教會的標準降低。我們的錯是把教會弄得很複雜,把當基督徒弄得很簡單。成為耶穌跟隨者不需要付出太多代價,卻只要是全部生命而已。…….若不能塑造堅強的門徒就沒有堅強的教會。複製門徒就能複製教會。」因此他們不主張一直往外聘全時間的傳道人,開拓教會不能老是期待往外找更多的傳道人,而是訓練自己的人或一般的弟兄姊妹起來傳福音,在不太需要倚賴太多的硬體設備的情形下,不斷的拓植教會。翻開研討會當時一小段的筆記:「過去我也在傳統的教會服事好些年,後來我們成立另一個開拓教會的機構,第一年十家教會,第二年增加…………去年有二百家。」

這樣的教會和傳統對教會的觀念不太一樣。當然教會是一群上帝的子民聚集在一起敬拜祂,不過二、三人也可稱作一群了。這樣的教會,不一定要有相當程度的建物,不一定要有週報,不一定要在星期天早上聚會,當然更不一定要有鋼琴,投影片了。不過絕不能缺少健康的DNA。D是Divine Truth,從神來的真理。N是Nurturing Relationship追求彼此的相愛。A是Apostolic Mission要有傳福音的負擔,使萬民做主的門徒。也就是聖經中的二大誡命,和一個大使命。

靈風巨浪

〔有機教會拓植研討會〕結束前,大會發了一片美南浸信會製作的VCD〔靈風巨浪〕。過去關心福音擴展的人,一直苦於基督徒增加的人口,老是趕不上自然人口的成長率。這片VCD 特別提到一位美國年輕的宣教士在高棉古梅爾人(音譯)中工作,起初由宣教士開拓的教會,後來不斷由當地的會友承接,以倍加的方式不斷的出去拓植。他先把六個高棉人聚集起來,傳遞要把基督傳給國人的負擔。1992年建立有六間教會,1993年有10間,1994有20間, 1995有43間,到了1997年有123間,2000年建立200間,在第一間教會建立後的第九年後,也就是2001年,高棉有十萬人信主,教會在不曾有過福音的地方散播開來。

片中也提到,這種教會以倍增方式成長的幾個關鍵原則是:
            1.看重禱告。
            2.廣傳福音。二個二個出去,只有帶著聖經及心中的聖靈。
            3.有策略的繁殖教會(沒有詳細描述,什麼樣的策略?)。
            4.聖經是教會、信徒生命引導的權威信條。
            5.當地信徒領袖具有自主的領導及決策權。
            6.教會領袖大致是一般信徒,而不是全職傳道人。
            7.小組或家庭教會成員在10-30人間。
            8.教會繁殖教會,一開始由宣教士建立起初的教會,再來一定要由會友起來建立教會,這樣就會不斷的繁殖。
            9.教會的增長很快。
          10.敬拜、佈道、事奉、宣教、栽培門徒、團契生活,要有健康平衡的發展。

在思考這個主題的時候,循片尾的電話(02-2371-7227轉20╱E-mail:wave@nofeartaipei.com),聯絡到美南浸信會在台北負責這個事工的宣教士。宣教士表示,他做了七年,前五年像只是在研究。他目前的重點在訓練那些可以訓練別人的人,又介紹另一位剛投入建立〔家庭教會〕不久的本地同工給我。和那位本地牧師在電話中,請益了解,也可歸納幾個重點原則:
            1.家庭教會,沒有傳統教會的組織及行政系統。
            2.非〔中央廚房〕以下的團契或小組,而是充份授權,有自主性的敬拜團體。
            3.實際的做法可先從辦公室小組或家庭小組開始,慢慢在觀念上轉為家庭教會。
            4.不需倚賴太多的硬體或財務上的需要,強調真理的造就,生命的培育養成和聯結。
            5.不過份強調,但肯定權能事奉的方式。
            6.〔人人傳道,人人服事,人人關懷〕是核心觀念。
            7.家庭教會以 12個門徒為限,聚會儘量不超過三十人。

從這些原則,一定會產生很多的問題?教會的面貌變得陌生,不知如何想像?對一些傳統教會要進行的類似的改變,也一定不是容易的事。傳統教會觀在教會歷史中,也經過長年歷史洪流的粹煉,有她一定的模式,價值。不過,從海外基督使團、美南浸信會,這些大的宣教差會,為了完成大使命,紛紛嘗試尋找教會新的模式、策略和出路的同時,相信會有合乎真理,更有創意的宣教事工出現。

當然,我們也在為鄉村的福音工作尋找更穩健的出路!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