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217期 >
2006年1月
祂的愛永不放棄
許世欣 一個浪子回家的故事
       採訪撰文:林秀娟

 

人物見証  人物見証  人物見証

十一月天,雖不是嚴冬,緊依台灣海峽的東石,還是有幾分冷冽寒意。天邊剛露出曙光,許多採蚵人家,已經剝了一整夜牡蠣,等著大卡車前來裝載收購。東石清晨的空氣裡,瀰漫鹹鹹的大海味道。

從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回來的許世欣,已接連幾天起了個早,穿著短袖、短褲、球鞋在兩旁盡是池塘、偶有白鷺鷥飛過的馬路上跑了幾回。精神奕奕、笑容爽朗,雖然與當地居民一樣擁有陽光曝曬的健康膚色,晨跑時,他深深感到當地居民投以的注視眼光:自己是個外來闖入者,是如此顯著的事實。畢竟,當地居民忙於採蚵、忙於生計、忙於養家活口,少有閒情逸緻欣賞周邊美景吧!

許世欣,來自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華人教會北堂。從1983年,離開台灣前往美國已是22年前的事了。

徘徊教會門裡門外

世欣出生於基督教家庭,是第三代基督徒,從小在教會出出入入。小時候上主日學、跟父母上教會,只是對信仰是什麼,一知半解。初中,交了壞朋友,慢慢不想上教會。唸了五專,有了摩托車,更不受制於父母的要求。那段時期,學會了抽菸、喝酒,也做了一些不是很好的事情。世欣說,現在回想起來,最深感觸是:神一直沒有放棄我、一直保守我,讓我一路平順地走了過來。

五專畢業時,世欣說,自己並沒有積極的人生觀,心想人生就是混日子,混過就算了。退伍後,開始工作。就在那時,認識現在的太太。太太是中央大學畢業生,父親很重視學歷,一開始反對他們的交往。在戀愛上,世欣確實受到打擊。

那時母親正好在辦移民,要世欣一起去美國。移民許可下來了,世欣兀自想去美國做什麼?女友說:「可以去唸書啊!」或許這樣可以改變女友父親的觀念,讓他接受自己。於是,1983年,世欣離開台灣,前往美國。

剛到美國時,世欣先到加州待了三、四個月。後來因女友獲准進入喬治亞州立大學就讀,自己一個人就單槍匹馬提著兩個行李,聯絡上了台灣同學會,先在喬治亞州落腳下來。那段時期,很孤單。離鄉背井,家人和女友都不在身邊。偶有同學問世欣要不要去查經班,由於離開教會較久,都婉拒了!半年後,女友出國了。女友唸碩士課程,世欣則在語言中心學英文,直到考過托福、申請學校。世欣說:「對一個英文完全是零的人來說,那實在是蠻辛苦的一段過程。考了幾次托福,終於達到可以申請學校的成績。有個黑人州立大學收了我。唸書時,有個中國老師幫我申請獎學金,我則幫忙做研究;經濟開始改善。」

一年後,世欣結婚了。雖在教堂結婚,不過太太未信主,上教會的意願不是很高。求學生涯單調、苦悶,世欣就把母親給的聖經拿出來讀。慢慢地,每晚睡前,會和太太一起唸段約翰福音。期間,也帶太太去過教會,但太太覺得不自在,就不勉強她接受信仰,世欣自己也沒回教會。

畢業後,世欣與太太一起進了AT&T工作。一起上班,工作穩定,生活慢慢富裕了起來。生活好像就是這樣,一切都有了:房子、車子,1987年第一個孩子也出生了。聖誕節或其他節慶,世欣一家偶爾會到教會走一下。不過因沒有碰到年紀相仿的信仰同伴,總覺孤單,也一直在教會門外徘徊。

不放棄的愛

一直到了1989年,有一票基督徒從紐澤西州移居到了喬治亞州。其中有個弟兄十分愛主,跟世欣住在同一地方,經常熱心邀他說:「要不要到團契啊?」世欣心中十分納悶:「團契,這裡有團契嗎?」原來,那時在亞特蘭大有了第一個華人教會舉辦的北區團契。世欣的回答總是:「看看吧!」那位弟兄很喜歡打籃球,他說:「我看你也很喜歡打籃球。我們來打籃球好了。」於是,每個星期有了固定打籃球的時間。偶爾世欣會去一下團契,不過還是抱持著交朋友的心態。

美東南區的福音營辦得非常好。一天,這位熱心的弟兄告訴世欣,四月份有個福音營,一定要去,因為已經幫他報名了。世欣只好說:「好啊,只要時間可以,一定去。」結果,那年二月打籃球時,世欣摔斷了大腿骨,在家躺了兩個月,連班也上不成。世欣說:「不知這是魔鬼的阻撓或是神的時間未到,那一年去不成福音營。」接下來的一年,還是繼續打籃球,團契還是偶爾去一下,世欣還是沒有對主的熱心。第二年,90年,那位弟兄又對世欣說:「我又幫你報名了。」福音營前三個月,那位弟兄就開始不跟世欣打籃球了。那一年,世欣太太懷孕。那時已懷孕六、七個月,離營會舉行時間還遠,世欣想成行應該沒問題。沒想到太太產前一個月開始陣痛,足足躺了三個月沒上班。結果,那年福音營世欣一樣沒去成。那位弟兄十分可愛,說這次一定要多找一個人幫世欣禱告。第三年,又幫世欣報了名。這次,世欣和太太終於去成了福音營。

世欣說:「在營會中,我再次被神觸摸;那是一種回家的感覺。那一天,講員講了浪子回頭的故事,神用浪子回頭的故事再次呼召我,我深深感到神沒有放棄我,我重新決志:我願意重新回到你面前,讓你再度帶領我前面的道路,重新與你立約。」

新生命

營會後,世欣發現自己有了一些改變。變得比較關心神的事工、關心比較有需要的人,不再只看到自己的需要。對太太來說,這是個很大的改變,她看到世欣變成一個不再那麼自私的人、不再只是為了自己,比如說會多幫幫她做家事、帶小孩。世欣的改變,她覺得很好。後來,她也受洗,成為基督徒。營會回來後,世欣固定參加團契。後來團契主席因調差要離開亞特蘭大,找人接棒,世欣接下了主席的棒子。世欣回想剛接主席那段日子說:「剛開始,什麼都不懂、十分匱乏;但是,神滿有恩典,恩待我,讓我在其中被造就、受裝備。慢慢在信心、各方面愈來愈成熟。」

說起教會事工,世欣侃侃而談:北堂植堂時,剛開始,成人會友約一百多人,小孩和青少年加起來約兩百多人。由於需要,投入很多精神在青少年的服事。這是很大的衝擊,也是很大的考驗,卻也是神的恩典,讓教會可以接觸到青少年,了解他們的需要,服事他們。在服事過程中,世欣深深體會到:「不是我們做得特別好,而是我們願意讓神來用,放下我們自己,神就裝備我們、給我們足夠能力來做該做的事工。整體而言,我們的青少年事工十分蓬勃發展。事實上,我們的兒童事工也做得很好,有兒童崇拜;其中使用布偶戲、特殊節目安排,小孩子很喜歡。」

回首過去,世欣滿心感謝地說:「唸五專時,想都不敢想今天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現在回到小時長大的教會,有人會詫異地看著我。為什麼?可能覺得我是一隻黑羊。畢竟,以前在教會的表現實在不是很好,不是典型的好基督徒。我今日成了何等人,都是神不放棄的恩典。」

在困境中更深經歷神

去年五月,世欣的太太因為乳癌開刀。世欣說:「這實在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忍不住會問:這事情怎麼會發生在我們身上?面對未知,充滿懼怕。教會弟兄姐妹迫切代禱,然而還是有許多時刻必須自己面對。」開完刀後,太太虛弱地躺在床上,說很想讀聖經。所以,世欣從詩篇第一篇開始唸給她聽。世欣說:「在讀經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神的平安在身上,就不再那麼驚恐。我發現神一路預備自己,在面臨未知、困境時,持有一種心態,不是抱怨,而是滿有平安,並學會開始思索:神讓這個情境發生在我們身上,是要成就什麼;進而發現神讓我們走這一條路,是要我們更了解面對同樣困境的人,讓我們更知道可以怎麼幫助他們,或跟他們分享我們的見證。」

世欣又說:「其實,那段日子並不容易。可是充滿了對神的感謝!在讀經過程中,我們夫妻更親近,對神的委身更進深。同時,我們儘量帶著兩個孩子跟我們一起走信仰的路。老大是個男孩,十八歲;老二是個女孩,十六歲。青少年當然有青少年的問題,然而,我們以基督為我家之主。每每遇到問題,就一起禱告。有時孩子會放下自己的固執、有時會決定先緩一緩、不那麼倉促做選擇。感謝主,祂是個復活的神。在我們家中,生活的每一面向都帶到祂的面前。」

重燃宣教熱情

世欣第一次聽到鄉福,大概是三年前的事情,陳文逸牧師到教會分享;不過因其他服事關係,沒機會聽他講道、或聽他分享。今年七月美東南夏令營的專題是「宣教」,林博去了,在夏令營宣傳鄉福。世欣一到營地,就看到一個很大的台灣看板,心想:「今年是什麼機構來啦?」

營會中,最深感召世欣的是:宣教的主題,重新燃起了世欣的宣教熱情;另一個是李秀全牧師的見證。當李秀全牧師決定宣教時,是跪在家中浴室地板上禱告後,再前去告訴父親自己的決定。到泰北宣教一年多後,父親過世了。李牧師來不及趕回父親身邊、見父親最後一面,直到葬禮才趕回到家中。李牧師感慨地說,發現父親跌倒的地方,正是自己跪著禱告決定告訴父親宣教決定的浴室地板。

聽了李牧師的見證,世欣心裡覺得十分感動。宣教士為了神的工,付出如此大的代價都不在乎,使他得到很大激勵。營會中,碰到了林博,跟世欣分享鄉福事工。世欣說:「像許多弟兄講的,我們的家鄉是台灣。我的母親是嘉義人,雖然在台北長大,鄉下一直有吸引自己的地方。以前放暑假,媽媽就把我們丟到嘉義外公家,一丟兩個月。對鄉下,我有一種歸屬感。」

問世欣這次怎麼會到東石來,他說:「這次回台灣,是想要多認識、多了解,看看有沒有可以為鄉下做點什麼的地方。夏令營後,與林博一直有電子郵件往來,當他提起壯年事工體驗營時,我就邀同團契的郭宏達弟兄,問他有沒有興趣參與。他說有,我們就一起來到東石了。我想經歷一下宣教士在一個地方,到底面對了什麼樣的事情。到底壯年事工,可以怎樣實際地幫助鄉福?一兩年前,我和太太開始思考未來孩子大了,空巢期,或工作到一個程度,可以提早退休時,是不是也向林博看齊;這樣的考慮,大概是十年計劃。我現在46歲,那時56歲,還有十年時間預備、規劃。在這段時間內,我們要更好地裝備自己。」

「另外這次回台灣還有一個目的是,想更多了解鄉福的雙語營。因為教會有很多青年,他們很願意暑假回來台灣短宣。我想看看可以如何與雙語營配合,比如說送一個團隊回台灣配搭暑期雙語營事工。」

「雖然在東石短短幾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傳道人的需要:鄉下傳道人真的很孤單,需要支持,需要一些成熟基督徒來帶領剛信主的基督徒。像陳牧師說的,鬆土工作很重要。在團契服事多年,真的體會到信仰必須以生命影響生命;傳福音不是靠嘴巴講講就好,必須藉由表現出來的行為,讓對方看到、讓對方感動。這次回鄉下,真的看到很多人的生命是和寺廟連結在一起的,更深感到鬆土工作的需要。」

談到未來,世欣說:「兩年前,當我和太太開始思考退休後做什麼時,曾有想過要當宣教士,那時還沒想過要去哪裡或做什麼事情,並沒有清楚概念。這一次要回來,太太也很興奮,她說:『好啊,回去看看。』她沒住過鄉下,不過,很渴望住在鄉間的安靜簡單生活。將來如果神真帶領我們走這條路,住鄉下應該不是太大問題。」

*** *** *** *** *** ***

十年計劃!原來神呼召一個人、預備一個人,從來不倉促行事。祂愛我們,就愛我們到底;人若有願做的心,祂就樂意用時間、用精神、用一切代價去雕塑、培育、造就一個合祂心意的器皿,成為流通祂恩典的管道。

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隱約間,我似乎看到了世欣和太太的身影在台灣的某個山間海邊,穿梭漫步,以爽朗的笑容與鄉間的左鄰右舍打著招呼,分享神那永不放棄的愛。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