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292期 >
2012年4月
落山風、灰面鷲、還有生命的田
      陳文逸
 

三月底因人事異動,陪一位年輕的同工,南下恆春半島的滿州鄉。車子在依山傍海的屏鵝公路開著,有時蜿蜒,有時筆直。愈往南,陰霾的天氣愈清澈。三月溫煦、亮麗的陽光,照得海面波光粼洵,而藍藍的天空像剛剛洗過。可以想像每年到恆春半島渡假的無數遊客,這樣的環境,如此的天氣,單是海風輕拂就可抖掉一身的煩憂。


山依然青翠

但我們不是遊客,此行不是觀光,年輕的同工因福音需要而搬遷過去。

滿州要從恆春進去,恆春差不多就是滿州唯一的出入口。1986年的暑假,首次踏進這個被層層巒峰包圍,躲在幽靜山谷的偏遠鄉村,就被它吸引。這麼多年過去了,山依然青翠。每年十月的候鳥灰面鷲,如同觀光客不斷的定時造訪,然後悄悄的離去。太平洋的潮水還是不止息的拍打滿州的岸邊,落山風仍然呼呼的吹著大地的草木;環境大致如昔,只是人口還是緩慢的外移。


人口外流

滿州沒有工業,只有很少的農業和一點點的漁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物是沒有太高經濟價值的牧草。近年適合發展的產業是觀光民宿,但較多是外人進來投資。要營造品質較高、較具規模的民宿,鄉民大都負擔不起。整體而言,無法有太多工作機會。工作流失了,人口也必然流失!全鄉八個村,戶政的統計目前共約2785戶,人口總計約為9038人。原住民約有1921人,佔全鄉五分之一。

人口的流動是一種循環,主要隨著工作機會。農業社會有土地就可以耕種,對大環境的依賴和連動不是沒有,但較少。工商業社會就需要靠就業機會的提供,就業機會愈多就愈吸引人口。人愈多,包含教育、文化、運動、交通、休閒……等生活機能也會建設得愈健全。更完善的生活機能,又會回頭過來吸引更多的人群。於是人口增加的地方,就會持續增加,直到飽和。而減少的地方也一直在減少!


服務鄉民

對一個偏僻的鄉村,是什麼樣的因素留住這些居民?是這片好山好水,以及對生長土地割捨不掉的情感?是淡泊名利,還是不習慣都市那種擁擠吵雜?是執意的選擇,還是一種無奈?

是什麼樣的對象留下?還不知什麼是夢想的年幼兒少,還是對夢想已經幻滅的長者?一個鄉人口不到一萬人,的確是很少了!

為了留住更多的人,鄉公所將熱門遊樂景點佳樂水每年的觀光收入,做為輔助鄉民子弟的學雜費。今天,滿州鄉民從幼稚園開始,到大學,學雜費都由鄉公所補助。有鄉民抱怨,外人為了這項福利把戶口遷到滿州來。鄉長卻認為:「人口逐漸遞減,應該鼓勵人口遷入…。」不計成本,掏腰包來吸引人口,的確不得不為了!

還有一個小觀察!同工後來告訴我,教會只有印表機,沒有影印機。要影印可以到對面的鄉公所。同工描述:當他進鄉公所印講義時,沒有人問他的來路、要印的數量。他像員工般大方的影印起來!

大概只有偏遠的鄉公所才這樣。這顯示幾種情形:鄉內影印機很少,大量資料的影印也不多,還有鄉公所給居民方便。一般鄉民較多影印身份證及戶口名簿這類需要洽公的﹝單張﹞,再怎麼印都不會痛,不會倒。乾脆就開放影印,反正機器的維護合約也簽了,只是多幾張紙,當成是服務鄉民。這比7-11收錢,還要找零,更來得溫暖。有溫暖,多少也減少人口外移的誘因!


福音的需要

環境偏遠,沒有特定可以發展的產業,人口外流…都是不容易抵擋的大環境因素,那福音的需要和前景呢?

福音的需要和前景要一併考慮。宣教資源的分配及運用也要平衡。最好是有需要,又很有前景。如果有需要,卻不太有前景,怎麼辦?WWJD,耶穌會怎麼做?

目前滿州更裡面的長樂村有二間長老會的原住民教會,除此就是鄉公所附近鄉福的滿州教會,這些教會都很弱小。 但在廟宇林立的鄉村,沒有敬拜的祭壇,教會都站立不住?從這角度一定需要福音!


深耕就有前景

另外,前景是有的!信心先不用太大,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進教會,即使再扣掉老弱族群,還是有一些人力。若好好的建造,會產生力量。教會站立,不斷前進,應該做得到。

我們盼望聖靈復興的工作不斷的運行,鄉村百姓更多信主。除了等候聖靈,還是要有人投入。有人投入就會帶來生命、盼望。

我們常受自身思想的限制:鄉村福音工作不容易!前一陣子在嘉義瑞里山區,看到巨石被山中下雨的水流,在常年的侵蝕中變成一個大的凹陷,形成一個小河道,出口就成為一個小瀑布。因乾涸,沒有水流,石頭的紋路清楚可見,也極其光滑美麗,不是人工可及。在時間的長河中,最柔軟的水流,可以雕刻最堅硬的磐石。

相信,一個願意順服的心志,沒有為自己打算的生命,可以在神的手中,成為最強大的力量,成就無比榮耀的事。


生命的田

那天晚上用完餐,將近七點半,天色已暗。不捨的把年輕同工留在滿州,獨自要回到嘉義海邊,車程三小時。滿州是他生命的田,沒有回程,只有委身,還有不變的生命方向。只要認真耕耘,一定留下佳美腳蹤,也可期待來日的豐收。

車燈引導我的視線出了山谷,進入恆春市區。雖是國境之南的小鎮,比滿州熱鬧多了。許多的年輕觀光客,穿著清涼,手持咖啡,在街道燈光的輝映中熙熙攘攘。

在回程的屏鵝公路上,仍不斷的思索著:什麼樣的因素會吸引更多人,遷入長住?美麗的山谷、清新的空氣、寧靜的生活,還是更多的福利與補助?對鄉村福音工作者而言,如果不是神的呼召與感動,再多美麗的環境,新鮮的事物,很容易就被孤單、疲乏取代。

在夜裡,公路一直延伸到我視線的終點,風不斷從車窗灌入打到臉頰,而約翰福音那個古老的異象依然浮現:「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

當時,我的思緒很清楚。的確,鄉村是我生命的田!


(本文曾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

=== 請告訴我們您對本文讀後的回應 ===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