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393期 >
2020年9月
靈裡剛強
      陳文逸

鄉福暑假退修會,第一站到了東岸一個原住民的小部落。用完午餐,參訪了社區介紹小米的學堂。該處空間的設計、實物的擺設、還有精美的圖文,不斷的述說長期以來隱身在山林之間的生命故事。我仔細一幅一幅的看著……。

然而從小米的出現、成長、收成、育種,及後來一代一代,日出日落的耕耘,都和他們的祖靈有關。豐收是祖靈的眷顧,平安是祖靈的廕庇,感恩當然也歸於祖靈。


如何面對傳統文化?

參觀完不算大的空間,浮現一個問題:原住民教會如何看待與他們生活如此習習相關的祖靈崇拜?

不久,教會的牧者忙完手邊的事,趕來向我們介紹:如何從市區回到自己成長的部落,及後來投入的社區事工。

聽完後,打算舉手發問心中的問題。我想知道答案,但又不敢期待有滿意的說明。

突然,有位同工先問:教會如何面對社區中的傳統文化?

這位牧者像是吸了一口氣,然後說:「與文化的磨合及張力,一直都在進行…。不斷有原住民的文化團體,都是讀過書、有知識的人,想要恢復部落中逐漸沒落的文化。現在部落中已經沒有巫師,有人提議要恢復。這些團體也以保留傳統文化為由,一直希望重建〔祖靈屋〕。但我就告訴他們,如果堅持一定要建,我就聯合部落中其他的基督徒,全力反對。當他們要進村莊時,一定會到村口擋……。」

最後,牧師又說:「在部落的深處,有不少百年巨木,有些人在巨木前擺桌或神龕祭拜。我們就錄影,請他們撤走,不然就報警。在描述這些過程時,有時還心有餘悸。因為擋了別人的利益、計劃。不過,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們部落是附近唯一還沒有[祖靈屋]的地區。我得罪了部落頭目,也摃上了鄉公所。我一直在想,我為何而堅持?還能堅持多久?


信仰與文化

信仰與文化一直是宣教重要課題。在歡慶小米收成的豐年祭,能不能單純視為文化活動?重新建造祖靈屋,能不能只當成搶救即將消失的原住民傳統?

我想到我們在西部的漁村,當村莊廟宇慶典,宣佈全村不淮吃肉三天,教會適合表達抗議嗎?無以數計的村莊入口都有廟宇的牌樓,基督徒如何面對?

民間信仰與基督信仰或許還好分別,沒有太多灰色地帶!但,一般鄉民信主最後的一道障礙——祭祖呢?為了除去福音的攔阻,可以對核心真理妥協嗎?

有一天經過某一城市的天主教堂,教堂的跑馬燈不斷出現紅色明顯的字眼:敬天、拜祖先。天主教除了努力福音與文化融合外!我強烈懷疑:真那麼容易把﹝祭祖﹞合理化的鑲在獨一真神的信仰體系?

另外心中也浮現一絲不太好,但不算邪惡也不算良善的揣測:跑馬燈信息是否在向來來往往的車潮行人販售:基督教不允許的,天主教允許!基督徒不能的,天主徒能!


相遇的五種模式

基督與文化,信仰與生活,福音處境化,在宣教過程中不斷被討論。如果天下人間沒有別的名可以靠著得救,如果教會的存在是為了宣教,那福音一定要被傳開,因此福音與文化的相遇,不可避免。

早期理查德·尼布爾(H. Richard Niebuhr)寫的《基督與文化》提供了五種信仰與文化相遇的模式:基督反對文化、基督屬於文化、基督教超越文化、基督教服從文化但不屬於文化、基督教改革文化。這本書引起廣泛的注意,也奠定作者的學術地位。

目前普遍認為尼布爾提出的五種模式,大致含蓋了應有的範圍。不過難有一種模式可以應對或解釋所有的狀況。當文化與基督相遇時,有些狀況是排斥,無法融合;有時可以同時存在,且彼此互相效力;也有些是互相影響,後續有待觀察。

例如,原住民的牧者就認為,他無法妥協於祖靈屋的建造及崇拜。但他在社區,致力於小米的復育,各樣的恩慈事工,還有重新種植被山老鼠非法砍伐的樟樹。


世界觀是文化的核心

到了2008年,卡森教授(D. A. Carson )寫了《重探基督與文化》對《基督與文化》這本書提出了不同看法,也認為文化應該有四個層次,最表層為「語言和行為」,最底層則為「世界觀」。

我們相信,一個人最核心的部份是世界觀。世界觀就是一個人對這個宇宙的理解,然後產生行為。要了解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就從這裡開始探討,這也是文化現象的根部。

一個基督徒若相信,離世真的與主同在,就會有盼望且不怕死亡。一個信徒,真在等待主耶穌的再來,必然學習那五個聰明童女的儆醒生活。

同性婚姻是另外一個尖銳的信仰與文化問題。對基督徒而言,根本的分歧還是解經。但解經也牽涉到世界觀!相信聖經是上帝的話寫成文字,且有權威!或者認為聖經也有不足之處,需要用特別詮釋的方法,把自己覺得對的意見解釋進去?同性戀是罪或不是罪,挺同或反同,差別就在這裡!


仔細定義,用心釐清

文化團體的理想不是崇高,值得敬佩嗎?原住民部落豈不是比較弱勢,更要用一切力量保存傳統文化?抵擋祖靈屋建造、祖靈崇拜,不是與傳統文化、整體社區為敵嗎?這樣算有愛心嗎?這樣還能傳什麼福音呢?教會需要這樣站在社會的對立面嗎?

然而,文化是相對,不是絕對的!文化是一個社會的整體表現,是資產,但不是真理!不需要聽到文化,特別加上〔傳統〕兩字,就舉手投降。

從原住民牧者的分享,再一次加深我的認知:對核心信仰沒有抵觸,且對福音工作有正面效應的文化成份,需更多的關注與投入。宣教工作在這部份可以投入的很多,很廣,做不完。

對核心信仰無法相融的文化,要仔細定義,用心釐清,但勿需妥協。這部份不多,而且寥寥可數。前者,對社區真實的愛心,真心的付出,可以補後者的不足。

如果更願意看到福音傳開,就應更專注倚靠聖靈的工作,順服上帝的旨意,而不是害怕與這個世俗的世界劃清界線,臣服於與信仰衝突的文化。


剛強、仁愛、謹守

〔願你的國降臨〕不是胡亂禱告。上帝的國也不會隨便降臨。上帝一定更喜歡運行、降臨在遵行祂旨意的人群中。基督徒不是自命清高,不能只是跺跺腳上的塵土,凡事站在社會的對立面。反而需要尊重文化,欣賞文化。但有時仍需像以利亞時代的其他先知,有不向巴力屈膝的勇氣。

基督徒可以靈裡剛強!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摩太後書1:7)。

=== 請告訴我們您對本文讀後的回應 ===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