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265期 >
2010年1月
鄉民內在認知的管道
       陳文逸

 

 

幾個月前,我們準備進到東石鄉另一所國小課後輔導。不久,接到這所學校的三封帖子。新的家長會長在自宅辦桌宴請學校老師,也算是新舊委員交接。

原本想學跑攤的地方政治人物,顯現一下,打打招呼,藉機先行離去。宴席上,除了學校的老師、職員,還有許多地方人士。大家舉杯敬來敬去,不好意思太早離去。席間也藉機讓他們了解教會的活動,見證信仰。許多人第一次見面,一頓飯下來,倒也熟絡許多。難怪飯局經常成就許多商場機會!

沒多久,又接到這位會長的電話。提到村子裡廟會,週日晚上家裡又有宴席,再邀我們赴宴。我婉轉提到週日是教會最忙碌的日子!

我猜是上一次彼此留下不錯的印象。對某人產生好印象,這是一個人內在的認知。這種認知,需要逐漸去累積。

一般人內在認知體系的建立,大概有三方面:理性思考,媒體提供的資訊(含文字),還有親身經歷。

理性思考

最近聽到一位在學術頗有成就的弟兄的見證信仰。他說:「太太是基督徒,有很長一段時間可以接觸福音,但到了五十多歲才信主。不信是因為理性!童女不可能懷孕!死人怎能復活!隨著年歲漸長,也從理性思考,發現進化論的矛盾。桃莉羊都可以複製,才恍然童女也可能懷孕。後來才相信、受洗。」理性思考,是內在認知,也是思索信仰的重要管道,特別是知識份子。

媒體資訊

現代社會被認為資訊氾濫,其實是媒體氾濫。從電視,有線電視,到網路,日以繼夜的新聞。Blog (部落格),Facebook,還有 Twitter (推特),形成一個虛擬的世界。網路無遠弗屆,可以找到你想要的大部份資訊,買到你想要的東西。還有,遠在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可以影響台灣的流行文化。當代的媒體呈現何種價值體系,大致就塑造當代社會的價值觀。媒體深深影響一個人內在的認知!

親身的接觸

但是,對基層人士而言,內在認知的建立靠親身的接觸、經歷。理性思考不是基層人士所擅長。對知識份子,如果你問他:「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生命的去向是那裡?」他肯定要好好思考一番,說不定還輾轉反側。但是對基層百姓,倒是「明天能否溫飽?」「孩子註冊錢在那裡?」比較切身!

基層人士對媒體的使用也比較受限。電視還好,電腦網路的使用就相對少。特別文字密集的平面媒體更是不熟練,甚至頭痛。既使識字,也鮮少常態性的從書籍取得知識,大量閱讀更少。早一輩的人開玩笑說:「不是我不認識字,是字不認識我!」

基層人士比較多是從環境,從直接接觸。不只基層,一般社群中人與人的親身接觸也是對某事物認知的重要管道。如果觀察選舉活動,文宣推陳出新,旗幟滿街飄揚,宣傳車日夜奔跑。但,文宣、旗幟的效果,無法精確掌握。宣傳車擴音器的請託,隨風飄散。最後,候選人都選擇掃街拜票;或者清晨到市集找機會握住每一雙手。只有握住的每一雙手,眼神的交會,才能比較有把握打動尚未決定動向選民的心。

在電話中談商務,也有一定效果。但,對還沒建立深厚關係的雙方,遠遠不如面對面吃一頓飯。「見面三分情」,「有關係就沒有關係」,是人際很微妙的互動,也是深邃觀察的結果。懂得運用就會有特殊的效果。這有好,有壞!

主耶穌當年也很能把握這種親身的接觸。有兩個門徒跟從了祂。他們問:「拉比,在那裡住?」耶穌說:「你們來看」,那一天便與祂同住(約一37)。法利賽人西門請耶穌和他喫飯。祂就到西門家裡去坐席(路七36)。主耶穌一眼看到稅吏撒該,就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路十九5)。有更多的接觸,就有更多的認知,更深的關係。

鄉民的管道

最後回到宣教事工。一個人對信仰的看法、接受度,是內在認知體系重要的一環。鄉民很少從理性角度去思考三位一體的內涵,或因信稱義,並且那一天火光閃電,突然明白這些教義而決志信主。媒體、電視、網路,也可以是認知信仰的管道。但是,親身的接觸還是鄉民社會,建立信仰認知最重要的管道。

當我們說〔耶穌愛你〕,這只是一個概念。只有確實經歷被愛,才能體會什麼是〔耶穌愛你〕!在民間信仰深層影響的社區,早已有原先的信仰認同。需要真實、正面的接觸,才能逐漸更新鄉民信仰的認同。保羅說:「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 (羅十14-15)。保羅的時代沒有強而有力的媒體,字裡行間隱約顯示實際接觸的重要。

因此,基督徒需要與人群接觸。教會需要與社區相遇。聖靈的火的確可以從天降臨,人可以一夕之間回轉歸神。但多數的時候,仍應堅定接觸人群。最經典的例證是主耶穌道成了肉身來到世間,與世人親身相遇!

因此基層的宣教需要有人進到當中。有接觸就會建立新的認同。沒有接觸就沒有管道。鄉民需要從基督徒實際生活的表現去看見神,認識神。

探訪

和社區及鄉民接觸有很多方式。最隨機、彈性、直接的就是探訪。能不能隨意去探訪一個家庭是一回事;但只要可以進去,應把握這樣的機會。真實的愛他們,了解需要,爭取為他們祝福禱告的機會。每一次的接觸都是機會,可以幫助鄉民建立內在對基督信仰的認知。他們的管道不多,親身的接觸是建立內在認知的重要管道!

探訪需要付出時間,也需要有屬靈的影響力。基督徒需要足夠的安靜,累積屬靈的能力。也需要迅速的行動力,隨時奔赴需要的場所。

我們也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有比較漫長的過程。鄉民一開始只知道有媽祖,不認識耶穌。慢慢的,耶穌成為認知的一部份。頭腦中有耶穌,也有媽祖。或許主耶穌份量還是比較少,媽祖比較多。但,慢慢的改變,主耶穌愈來愈多,媽祖愈來愈少。最後,生命中只認知有耶穌!

理性的思考,不斷更新的媒體,都不斷提供思考的角度,還有充份的資訊。但親身的接觸,對內在認知的建立還是無可取代,特別基層群體。

基層的福音事工,需要發展有動力的探訪事工。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