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322期 >
2014年10月
浪漫與現實
      陳怡如

 

 

2006年第一次參加鄉福暑假的體驗營,當晚被介紹短片深深的激動。從那一夜起,我與鄉福就緊緊連繫直到如今。

在尚未真正進入事奉工場時,常常透過參與鄉福的短宣、兒冬營、雙語營、簡訊的閱讀、代禱、相關信息分享,情緒沸騰、滿腔熱血、滿懷抱負,有時巴不得快快加入鄉福參與第一線的事奉。距離與時間帶來美感,那時的我對事奉充滿浪漫的情懷,甚至有些不切實際。

經過四年的確定與等待,在神學院畢業、結婚後一個半月,我真正加入了鄉福的事奉團隊,記得報到的當晚,所有的同工包括牧師全數去參加退休會,我一個人獨自住在安靜、空蕩的三棟兩層樓陌生的建築物之中,有三天的時間我要一個人度過。東石的夜晚很黑、很靜,空氣中瀰漫著牡蠣的腥味,偶而傳來蚵販的卡車聲。忽然有種被打回現實的感受,這才是真正的事奉工場,是將來每一天要面對的生活。

在東石教會的觀摩學習的階段,仍然對鹿草的事奉滿了浪漫的情懷,腦子裡想的是,該怎麼佈置尚無著落的會堂、要怎麼籌備活動、如何和圖書館長期合作、該如何透過陌生拜訪得著會友…..。

時間很快過去,上帝一步步顯明祂的引領,在2010年11月順利搬入鹿草現在的聚會地點。上帝的引領似乎跟我的計畫不太一樣,神透過居住教會後方的一個基督徒家庭,開始了鹿草教會的事工。

原本以為鄉民都很純樸、熱情,但是,對於我們這外來的居民、迥然不同的宗教信仰,左右鄰居充滿好奇、質疑,天天窺探我們的一舉一動,時時向鄰居探聽我們的動向與動機。漸漸發現在這裡的事奉不再是一連串的計畫和過往經驗的呈現,更真實的是在這裡的生活與生命的見證才是事奉的基礎。

初期我們仍然是從陌生拜訪及兒童課輔、國中英文輔導出發,但是上帝的引領似乎是透過關係將福音的門開啟,關係的經營成了我們事奉的重點。與課輔班的家庭接觸、與左右鄰居互通有無、與慕道的家人建立友好關係、與校方的窗口培養合作的默契,當這些工作漸漸進行,在自然不懷目的情境底下,日積月累、聚沙成塔,當信任關係逐漸被建立起來,奇妙的事也一件一件的出現。

兒童與青少的父母親信任我們的教導也感激我們的付出,鄰居肯定並支持我們的工作,校方更樂意教會的活動與營會進入校園,這讓我們體認到事奉的先後次序所產生的不同果效及其持久的影響力。

過去我的事奉只是完成一定模式的計畫流程,但往往不明白為何後續的跟進會如此難作。現在我明白看似風光精彩的聚會、活動令人歡喜,但是真正可以感動人心、使人羨慕的卻是基督的生命真實的活現在他們眼前,在一個基督徒的身上、在一群與他們不一樣的基督徒群體之中。

日前有一位同工分享,他期待可以找回參與營會的熱情。因為多年籌辦各樣的活動,似乎不再像初期接觸營會時滿了激動與熱情。但是在我來看,這幾年他投入鄉村的工作,在他年輕的心中多了成熟、務實、真實面對上帝、在生活細節裡經歷偉大奇妙主的能力,遠遠優於那短暫、過了就忘的沸騰。

大埤黃牧師的一句話一直在我心中,他說許多人願意為主而活,卻不能為主而死,若非神的帶領,他要死在大埤。這多麼令人震撼,這是一粒麥子落在土裡死了的真諦,若不真正埋身在此地,基督的生無法在這地的百姓生命中發動。

鄉村是一個封閉的關係網絡,即使道路與網路發達,人們可以隨時移動到另一個角落,但那根深蒂固的關係與觀念很難拔除,即便在多年信主的弟兄姊妹身上都還可以看到過去信仰文化帶給他們的影響。而鄰里親友間的成見,也讓信主的弟兄姊妹很難與親友打破藩籬。教會的功能就顯得格外重要了,教會是信主的兄姐生命與情感重新的歸屬,當他開始發現他的習慣、價值觀、生活的態度有所改變時,他須要群體的支持,屬靈的家就是他投身的地方,也是持續建造他生命的所在。在鄉村對信仰的認識較少從知性出發,理性的思辨著實困難,多數人從感性出發,不虛偽的尊重與關懷、長時間累積的信任、農產品的互通有無、令人欣賞的處事原則、沒有目的的探訪關心,都是促使福音萌芽的可能因素。

鹿草是個典型農村,多數的鄉民從事種植的工作。許多的農作物,需要農民的細心照顧,一個不殷勤、沒有耐心、沒有續航力、甚至不能洞察周遭環境改變的農夫是無法有好的收成。從收成到收割,有許多的工作要做:翻土、插秧、施肥、除草、灌水、防病、除蟲、趕鳥到收割。不但如此還要擔心無法掌握的氣候,例如:颱風、焚風……等。這些圖像不正是主耶穌談論天國福音時常用的比喻嗎?鄉村的工作需要有農夫的觀察力:洞察上帝的引領;農夫的心志:殷勤不放棄;也要有農夫的盼望:忍耐等候結實。

浪漫的我看見枝微末節、未必實際的可行方案,浪漫的我習慣速食文化的速成期待,但是如今真實的住在這裡,會友是我的家人、街坊是我真實的鄰居,回歸現實的我,更清楚一件事,自己要更真實的活在上帝與人的面前,且在這屬靈的家中,幫助弟兄姐妹也是如此真實的活出生命的見證。這是一條挑戰耐力卻滿了盼望的道路。

我感謝主,讓我真實的投入鄉村的福音工作,也不斷更新、擴張我的眼界,過去祂作的事,如今祂仍然在作,將來祂還會繼續作。

(作者為鹿草工作區師母) 


=== 請告訴我們您對本文讀後的回應 ===
Go Top